TibetanBuddhism藏傳佛教被稱為金剛乘,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載具,它提供非常直接的了解心性方法。然而,成就如此迅速的修持法門,需要老師引導,他必須在個人心靈覺知上成就非凡且熟練,這樣才能精準引導各個學生。縱觀整個西藏歷史,歷來的覺知的大師們各以其獨特教導方法,分別創立了四個傳承或法門。噶舉派便是其中之一。

 

金剛乘的價值

西藏的金剛乘傳統透過禪修練習和佛教哲學,非常直接地進入心靈探索。修行者通常預期會是精進的禪修者,並具備高層次佛教哲學的體悟。舉例來說,金剛乘非常著重在樂空不二和心性本質。雖然這些思想都不在佛法的典型論述中,事實上它們是更微妙、細微的體悟了八正道裡智慧和修行的中心思想。事實上,經驗空性和心性本質的最終目標是證悟。

金剛乘歷史

西元八世紀是一段佛教的輝煌燦爛時期。在這期間,藏王赤松德贊邀請了兩位印度佛法大師來到西藏。他們是西藏佛法修行者中無人不知的蓮花生(也稱為咕嚕仁波切)和寂護大師。

瞭解更多

德贊王透過這兩位大師和他們的學生,發起了許多佛教重要典籍的翻譯盛事。他們結合了教導和翻譯,促成寧瑪傳統的形成,以及西藏佛教第一次的興盛繁榮。

在第九和第十世紀期間,因為政治和地方勢力的介入,西藏佛教遭受衰退之苦,自然而然對於新趨勢的接受程度大受影響。因此在朗達瑪王統治下的九世紀,許多佛教寺院被轉變回佛教傳入之前的傳統苯教。

佛教在十一世紀再度蓬勃發展。開始了第二個佛教經典翻譯時期,包括早期佛學名詞的改進,以及翻譯從印度引進的新經典。這個時期構成西藏佛教的第二創始期,它所產生的三個教派分別是噶舉派、薩迦派和格魯派,現今皆蓬勃發展。

幾個世紀以來,每一個教派代表了不同的方式,保存並教導了在西藏金剛乘傳統裡的佛陀教法。這四個教派顯露的差異,著重在於他們的創教上師,但他們都共同分享了佛陀教法的基礎,以及為利眾生而證悟的相同目標。

噶舉傳承與宗南傳統

噶舉傳承被稱為「口傳傳承」。有些西藏宗派強調,先學經論後入實修;噶舉傳承則信任學生有能力透過實修和直接體驗去學習。所以在噶舉傳承當中,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對於學生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暸解更多

早期噶舉傳承的重要大師,從帝諾巴、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到岡波巴,系統化了佛陀教法中更強有力的部分,使之成為佛教今天在法道上能迅速進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學方法之一。十二世紀初,噶舉的精神領袖制度終於發展到完整極致,認證了第一世的噶瑪巴(噶瑪巴度松虔巴)。這標誌了無間斷的靈性指引從此透過轉世的證悟上師一直延續到今天。

宗南傳統延續了十一世紀時三位噶舉派創始人,密勒日巴和他的兩位弟子岡波巴及惹瓊巴的修行方式。達摩迦耶覺行會的精神導師宗宗南嘉楚仁波切博士,正是密勒日巴的化身。近幾個世紀,宗南傳統整合了這些證悟大師的教導,引領其成為今日佛教最珍貴教法之一。

宗南傳統為具格弟子們制定了三年的密集閉關課程。然而,由於文革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使得帶領閉關的上師遭遇劫難,而這樣的閉關更因此瀕臨了斷層。因此,達摩迦耶覺行會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藉由在密勒日巴閉關中心提供這樣的三年閉關,來為人們保存這些教法。

象徵意義

藏傳佛教是所有佛教傳統中,視覺最華麗豐富的一種。這對西方人來說,往往自相矛盾:我們所認識到的佛教是一種個人探索的傳統,不講究外在的神祗。然而在藏傳佛教裡,我們見到裝飾華麗的本尊、阿修羅、聖者和其他護法神,讓修行者不僅心生敬畏,還由衷祈求。

暸解更多

更有甚者,藏傳佛教滿滿的都是各種象徵符號。除了眾生,還有曼陀羅、肖像、圖案、金剛杵、鈴、鼓、轉經輪和衣飾。每一種都對修行者傳達出多層次的意義。

這與在西方國家另一個眾所周知的日本禪宗傳統剛好相反。怎麼會這樣呢?

首先,數個世紀以來,佛法已被整個亞洲寬廣多樣的文化所吸納融合,新傳入的教法很自然地整合了各個層面的既有文化。在西藏,佛教傳入前的苯教,有許多神祇和祂們在世間的示現;藏人很自然的便將這既有的視覺傳統,當成描述佛法的方式之一。

但文化的影響只是一個較次要的解釋。更重要的原因是教法的形式。金剛乘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在心靈上起作用,直接一拳擊中我們潛能中的直覺、非線性、非理性的部分。金剛乘能將修行者迅速帶入心識的覺知,這點很難用言語表達。

我們通常以詩歌和藝術的方式,來表達看似難以言喻的意象。金剛乘佛教的象徵性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種模式,這是無法形容的詩意表達。這些圖像是各種禪修練習時的專注焦點,引導和提示我們穿過層層的理解,藉由詩意表達出心性本質的經驗,以及道途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Share